跳至内容

【党史知识知多少】3月1日

重要论述1937年3月1日    毛泽东会见美国作家、记者史沫特莱。谈到中国共产党执行的统一战线政策问题指出:我们的统一战线是抗日的,不是反对一切帝国主义,而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但是,我们要求英、美、法、苏等国同情中国的抗日运动,至少不反对。我们的统一战线是民族的,这就是说包括全民族一切党派及一切阶级,只除开汉奸在外。有人说共产党倡导人民阵线,这是不对的。共产党倡导的是民族阵线,这种民族阵线比起法国或西班牙的人民阵线来,范围广大得多。谈到是否可以认为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民族阵线,放弃阶级斗争,而变成了民族主义者的问题指出:中国共产党决定实行的各种具体政策,其目的完全在为着要真正抵抗日本保卫中国,因此必须实行国内和平,取消两个政权的对立状态,否则对日抗战是不可能的。这叫做将部分利益服从于全体利益,将阶级利益服从于民族利益。共产党人决不将自己观点束缚于一阶级与一时的利益上面,而是十分热忱地关心全国...

【党史知识知多少】1月19日

重要论述1941年1月19日    毛泽东、朱德等致电彭德怀并告刘少奇。电报指出:蒋介石宣布新四军为“叛逆”,将叶挺付审判,似有与我党破裂决心。电报并做了应付事变的部署。二十日,毛泽东又致电周恩来、彭德怀、刘少奇指出:目前我们在政治上取猛烈攻势,而在军事上暂时还只能取守势,惟须作攻势的积极准备,以便在四个月或六个月后能够有力地转入攻势。在准备时期边区及晋西北方面不作大的军事调动,以免震动。八路人员暂时亦不发表反蒋言论。三十日,毛泽东再电八路军、新四军各级政治部指出:要动员民众团体发表文件,在报纸上发表社论,声援新四军。1949年1月19日    周恩来为中共中央起草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提出要将原则性与灵活性掌握得很恰当。指示指出:目前我们与任何外国尚无正式的国家的外交关系。因此不承认这些国家在中国的代表为正式的外交人员,实为理所当然。这样,可使我们在外交上立于主动地位,不受过去任何屈辱的外...

【党史知识知多少】1月12日

重要论述1948年1月12日    任弼时在西北野战军前委扩大会议上作题为《土地改革中的几个问题》的长篇报告。报告针对各解放区土改中提出的如何正确划分农村阶级,巩固地团结中农,对地主富农斗争的方法,对工商业,对知识分子和开明士绅政策等急待回答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意义上阐明了中共中央的政策。  关于划分阶级的标准,报告指出:标准只有一个,就是依据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的不同,来确定各种不同的阶级。报告在具体阐明了划分地主、富农、中农、贫农和雇农的标准后,指出:区别富农与中农,是一个要十分慎重处理的问题。剥削收入不超过其总收入四分之一者,仍算为中农,或富裕中农,如果超过四分之一,连续三年者,才算富农。  关于团结中农问题,报告指出:中农是我们的永久同盟者。错订成分,侵犯中农利益,排斥中农,办事不要中农参加等错误倾向,必须坚决纠正,不然,就会使自己陷于孤立,使革命趋于失败。  关于如何对待地...

【党史知识知多少】1月5日

重要论述1930年1月5日   毛泽东在古田复信林彪。信中总结两年多创建、巩固、发展革命根据地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发展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基本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复信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必须这样,才能树立全国革命群众的信仰,才能给反动统治阶级以甚大的困难,动摇其基础而促进其内部的分解,才能真正地创造红军,成为将来大革命的主要工具,才能促进革命的高...

【党史知识知多少】12月22日

重要论述1950年12月22日  毛泽东审阅修改周恩来《关于联大非法通过“朝鲜停战三人委员会”决议的声明》上加写一段文字。这段文字是:美国侵略军必须退出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必须取得联合国的合法地位,这几点不但是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合理要求,也是全世界一切进步舆论的迫切愿望。朝鲜问题和亚洲重要问题的和平解决,离开这几点是不可能的。1981年12月22日  邓小平在中国科学院负责人李昌、钱三强请求批准在北京建设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报告上批示:“这项工程已进行到这个程度,不宜中断,他们所提方针,比较切实可行。我赞成加以批准,不再犹豫。”25日,就此事对万里、姚依林说:要坚持,下决心,不要再犹豫了。工程进度按五年为期限,经费要放宽一些。这个益处是很大的。1983年12月22日  邓小平在听取姚依林、宋平汇报经济情况时,谈到农业问题指出:我国农业这几年持续丰收,增长这么快,很不简单,这对世界有震动...

【党史知识知多少】12月11日

重要论述1948年12月11日  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东北野战军电。电报指出:东北野战军主力十二月二十日至二十五日数日内即取神速动作(不惜疲劳,不怕减员,不怕受冻受饥),以六个纵队包围天津、塘沽、芦台、唐山诸点之敌。其办法是以两个纵队位于廊坊、杨村诸点,以五个纵队插入天津、塘沽、芦台、唐山、古冶诸点之间,隔断诸敌之联系。各纵均须构筑两面阻击阵地,防敌逃跑。然后休整部队,恢复疲劳。我们的真正目的不是首先包围北平,而是首先包围津、塘、芦、唐诸点。力争先歼塘沽之敌,控制海口。只要塘沽(最重要)、新保安两点攻克,就全局皆活了。敌向徐州、郑州、西安、绥远诸路逃跑,是没有可能或很少可能的。唯一的或主要的是怕敌人从海上逃跑。从本日起的两星期内,基本原则是围而不打(例如对张家口、新保安),有些则是隔而不围(即只作战略包围,隔断诸敌联系,而不作战役包围,例如对平、津、通州),以...

【党史知识知多少】12月1日

重要论述1925年12月1日  毛泽东在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司令部编印的《革命》第四期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这篇文章是毛泽东为反对当时党内存在着的两种倾向而写的。一种倾向是只注意同国民党合作,忘记了农民;另一种倾向是只注意工人运动,同样忘记了农民。这两种倾向都感觉自己力量不足,而不知道到何处去寻找力量,到何处去取得广大的同盟军。毛泽东通过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指出了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是农民,为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对农民的政策,奠定了重要基础。其中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分析,为中国共产党后来深入认识并正确处理同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根据。  文章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

【党史知识知多少】11月24日

重要论述1982年11月24日   邓小平在全国政协五届五次会议开幕式的讲话中指出:五年来,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统一战线工作和人民政协工作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生气勃勃的局面。我们的统一战线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加扩大了,不仅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还包括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前程远大,大有可为。我们一定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一切爱国的党外朋友们的合作,共同为开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为开创爱国统一战线的新局面,为开创人民政协工作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1998年11月24日   江泽民访问俄罗斯期间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会见科技界人士时发表演讲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

【党史知识知多少】11月17日

重要论述1957年11月17日  毛泽东在莫斯科会见中国留学生和实习生,并发表讲话。讲话指出: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谈到国内整风,讲话指出:建国八年来,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是有的。这次整风就是要改正这些缺点和错误,所以是一件大事。我们要认真地改。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全国六亿四千万人一起动手,人人振奋,移风易俗,改造我们的国家。1981年11月17日  邓小平会见美国财政部部长里甘时,谈到中国的发展目标指出:到本世纪末,可以实现一个“小康之家”的现代化。我们不能主观地求快。我们要实现这个目标,国民生产总值就要超过一万二千亿美元,因为到那时我们人口至少有十二亿。现在我们经过摸索、计算和研究各种条件,包括国际合作的条件,争取人均达到一千美元,最低达到...

【党史知识知多少】11月10日

重要论述1968年11月10日  毛泽东同巴基斯坦武装部队友好代表团谈话。谈话指出:一个国家的武器专靠外国是很危险的。自己搞,有个十年八年,最多十几年,就可以有个初步基础。要树立自力更生的思想。什么都靠外国顾问,什么都要进口,我看不是个办法。我们的国家吃过这个亏。蒋介石那个时代,他是什么都不搞,一切靠外国。那个时候,包括清朝末年,几十年只搞到年产几万吨钢。所以他丧失人心。他跟日本人打仗也好,跟我们打也好,主要靠美国。1978年11月10日  邓小平在同马来西亚总理侯赛因会谈时指出:国际总的局势是有利于被压迫民族,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但世界整个形势趋向紧张、不安宁。其根源是霸权主义争夺的结果。面对战争爆发的危险,各国政治家除注意提高警惕外,应找一条延缓战争爆发的办法,而不能无所作为。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和分析,中国的对外政策,除发展同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外,就是延缓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