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党史知识知多少】12月1日

重要论述1925年12月1日  毛泽东在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司令部编印的《革命》第四期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这篇文章是毛泽东为反对当时党内存在着的两种倾向而写的。一种倾向是只注意同国民党合作,忘记了农民;另一种倾向是只注意工人运动,同样忘记了农民。这两种倾向都感觉自己力量不足,而不知道到何处去寻找力量,到何处去取得广大的同盟军。毛泽东通过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指出了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是农民,为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对农民的政策,奠定了重要基础。其中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分析,为中国共产党后来深入认识并正确处理同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根据。  文章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

【党史知识知多少】11月24日

重要论述1982年11月24日   邓小平在全国政协五届五次会议开幕式的讲话中指出:五年来,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统一战线工作和人民政协工作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生气勃勃的局面。我们的统一战线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加扩大了,不仅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还包括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前程远大,大有可为。我们一定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一切爱国的党外朋友们的合作,共同为开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为开创爱国统一战线的新局面,为开创人民政协工作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1998年11月24日   江泽民访问俄罗斯期间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会见科技界人士时发表演讲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

【党史知识知多少】11月17日

重要论述1957年11月17日  毛泽东在莫斯科会见中国留学生和实习生,并发表讲话。讲话指出: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谈到国内整风,讲话指出:建国八年来,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是有的。这次整风就是要改正这些缺点和错误,所以是一件大事。我们要认真地改。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全国六亿四千万人一起动手,人人振奋,移风易俗,改造我们的国家。1981年11月17日  邓小平会见美国财政部部长里甘时,谈到中国的发展目标指出:到本世纪末,可以实现一个“小康之家”的现代化。我们不能主观地求快。我们要实现这个目标,国民生产总值就要超过一万二千亿美元,因为到那时我们人口至少有十二亿。现在我们经过摸索、计算和研究各种条件,包括国际合作的条件,争取人均达到一千美元,最低达到...

【党史知识知多少】11月10日

重要论述1968年11月10日  毛泽东同巴基斯坦武装部队友好代表团谈话。谈话指出:一个国家的武器专靠外国是很危险的。自己搞,有个十年八年,最多十几年,就可以有个初步基础。要树立自力更生的思想。什么都靠外国顾问,什么都要进口,我看不是个办法。我们的国家吃过这个亏。蒋介石那个时代,他是什么都不搞,一切靠外国。那个时候,包括清朝末年,几十年只搞到年产几万吨钢。所以他丧失人心。他跟日本人打仗也好,跟我们打也好,主要靠美国。1978年11月10日  邓小平在同马来西亚总理侯赛因会谈时指出:国际总的局势是有利于被压迫民族,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但世界整个形势趋向紧张、不安宁。其根源是霸权主义争夺的结果。面对战争爆发的危险,各国政治家除注意提高警惕外,应找一条延缓战争爆发的办法,而不能无所作为。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和分析,中国的对外政策,除发展同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外,就是延缓这个...

【党史知识知多少】11月3日

重要论述1947年11月3日   毛泽东审阅修改新华社时事评论《蒋介石解散民盟》一文时加写一段文字。这段文字是:民盟方面,现在应该得到教训,任何对美国侵略者及蒋介石统治集团(或其中的某些派别)的幻想,都是无益于自己与人民的,应当清除这种幻想,而坚决地站到真正的人民民主革命方面来,中间的道路是没有的。如果民盟能够这样做,则民盟之被蒋介石宣布为非法并不能损害民盟,却反而给了民盟以走向较之过去更为光明的道路的可能性。1986年11月3日    邓小平在会见美籍华人教授陈省身时提出,要破格选拔优秀人才。他指出:最好的人才不用才是真正的损失。要努力争取在国外学习的人回国,并为他们创造较好的工作条件,使他们回国后能发挥专长。国内办高科技中心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吸引人才回国。对少数尖子人才的待遇可以高一些,应该向尖子人才提供较优厚的待遇。对有才能的人应该破格评级提升,对成名的学者为何不可以破格提升?中国目...

【党史知识知多少】10月20日

重要论述1925年10月20日  中国国民党《广东省党部代表大会日刊》刊发毛泽东写的《发刊词》。发刊词指出:我们从去年一月全国大会中得到了正确的革命策略,这就是孙中山先生应乎中国被外力、军阀、买办、地主阶级重重压迫的客观环境,为我们定下的革命的三民主义。革命的民族主义叫我们反抗帝国主义,使中国民族得到解放;革命的民权主义叫我们反抗军阀,使中国人民自立于统治地位;革命的民生主义叫我们反抗大商买办阶级,尤其是那封建宗法性一切反动势力根本源泉之地主阶级,使中国大多数穷苦人民得享有经济幸福。这篇发刊词收入《毛泽东文集》第一卷。1941年10月20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时局问题。毛泽东针对本月十八日东条英机任日本首相的情况,指出:最近时局有到转变关头的味道。日本新内阁应估计为直接准备战争的军人内阁,日本有北进的危险,但尚未与英美妥协还不敢北进;南下可能性较大,但日本要准备战争,也不会立即...

【党史知识知多少】10月13日

重要论述1937年10月13日    毛泽东致电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秦邦宪、叶剑英。电报指出:太原即使失守,亦无关大局,因大同、太原线两侧均有我军向该线袭击,敌在我四面包围中,华北大局之枢纽,现乃在恒山山脉及正太路。该地区如失,则华北战局立即转为局部战,敌已达到控制全华北枢纽之目的,我们红军全处被动地位,河南亦立受威胁。为确保太行山脉、正太铁路于我手中,准备向大同、张家口、北平线作战略反攻,支持华北持久战,用以消耗敌人,保卫中原各省之目的,电报提出八项具体的作战意见。1987年10月13日    邓小平在会见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总书记卡达尔时指出,就我们国家来讲,首先是要摆脱贫穷。要摆脱贫穷,就要找出一条比较快的发展道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否则社会主义有什么优越性呢?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成果是属于人民的。我们的目的是共同富裕。要经过若干年的努力,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

【党史知识知多少】9月22日

重要论述1949年9月22日  周恩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作关于共同纲领草案的起草经过和特点的报告。报告阐释没有把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写进总纲的原因,表示:现在暂时不写出来,不是否定它,而是更加郑重地看待它。而且这个纲领中经济的部分里面,已经规定要在实际上保证向这个前途走去。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政权制度问题,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权制度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它完全不同于旧民主的议会制度,而是属于以社会主义苏联为代表的代表大会制度的范畴之内的。但是也不完全同于苏联制度,苏联已经消灭了阶级,而我们则是各革命阶级的联盟。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问题,指出:基本精神是照顾四面八方,就是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以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目的。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的构成中,国营经济是领导的成分。在逐步地实现计划经济的要求下,使全社会都能各得其所,以收分工合作...

【党史知识知多少】9月15日

重要论述1954年9月15日—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十五日,毛泽东致开幕词,指出: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一九四九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所制定的宪法将大大地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我们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人民,争取一切国际朋友的支援,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为了保卫国际和平和发展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他强调: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刘少奇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从我们国家的性质、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步骤、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和人民的权利与义务、民族区域自治等方面,说明了宪法的基本内容。报告指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全体人民和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遵守,共产党员必须在遵守宪法和一切其他...

【党史知识知多少】9月8日

重要论述1944年9月8日  毛泽东出席中央警备团为张思德举行的追悼会并讲话,阐述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意义。他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他强调: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这篇讲话以《为人民服务》为题,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1948年9月8日—13日  毛泽东在西柏坡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九月会议)。这次会议为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为最后打倒蒋介石,夺取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做了重要准备。  毛泽东向会议提交书面报告。其中指出:我们的战略方针是由游击战争过渡到正规战争,建军五百万,歼敌正规军五百个旅,...